两会话质量(2017年第3期)
作者:网
发布日期:2017-07-24
缩小
放大
分享到:
编者按:今年两会,质量再次成为聚焦内容之一。本刊摘编新华网、中国政府网、人民网、中国质量新闻网、新浪新闻、中国标准化公众号等媒体有关质量的话题,以“两会话质量”为题,以飨读者。
习近平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解放思想,勇于担当,敢为人先,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开放,引领创新驱动,不断增强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加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习近平充分肯定一年来上海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优化经济结构、深化改革等方面取得的新成就。他希望上海的同志们继续按照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要求,在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上有新作为,在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上有新作为,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上有新作为,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有新作为。习近平强调,要努力把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开放和创新融为一体的综合改革试验区,成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的桥头堡。
习近平指出,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是关系上海发展的大问题。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城市精细化管理,必须适应城市发展。要持续用力、不断深化,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增强社会发展活力。要强化智能化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标准,更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李克强强调“质量时代”
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记者会上强调,我们的企业要让产品进入质量时代,通过发扬工匠精神,使自己的产品赢得消费者的信赖。
李克强说,“消费者抱怨中国的一些产品质量不优,这说明我们的企业需要让产品进入质量时代,这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我们实施《中国制造2025》,就是要提升企业产品和装备的质量。”他还强调,提高中国产品的质量,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必然要更大地打开开放的大门,更多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产品,严格保护知识产权,让企业双赢。李克强指出,对于普通消费者所需要的一些优质产品一时供给不上,可考虑降低关税、增加进口,让消费者有更多选择,从中受惠,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的企业下决心,通过发扬工匠精神,使自己的产品赢得消费者的信赖。
3月15日恰逢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李克强总理在记者会结束时表示,我和大家都是消费者,都需要权益保护,用网络语言说:我们要给优质产品“点赞”,把不良奸商“拉黑”。大家共同努力,让我们的优质产品一天一天多起来,让我们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
支树平就“质量提升”答记者
3月14日举行的记者会上,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等领导就“质量提升”相关问题回答记者的提问。支树平表示,把质量提升的具体行动组织好,在具体行动上,要找准着力点,牵住牛鼻子,打好组合拳。找准着力点,就是抓住各地主打产业、主打产品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牵住牛鼻子”就是抓住标准、提升标准,实施标准提档升级。“打好组合拳”,就是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充分运用各种质量方法手段提升质量。质量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企业不仅要有国际国内先进质量管理办法,还要把质量管理体系都建立起来。树立一批质量标杆,培养一批“隐形冠军”。
针对媒体提出的如何看待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问题。支树平说:“‘质量时代’的提出确实让人心头一振、眼睛一亮。我也希望能把‘质量时代’这个词在全社会喊响。”他表示,如果要进入质量时代,至少要抓几个方面:第一是抓战略;第二是抓升级;第三是抓基础;第四是抓共治。
张勇说如何振兴实体经济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勇在回答媒体提问中表示,国家发改委将主要围绕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认真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关于支持和振兴实体经济具体措施和政策,做到四个着力:一是要着力补齐短板,增加有效供给。加强计量、标准、认证、认可制度建设,给企业进一步的发展空间,促进企业的质量升级,要有进一步适合需要的新的计量质量和认证认可体系方面的建设,并且要加大力度。二是进一步简政放权,减轻企业负担。三是着力实施创新驱动,转换发展动能。要进一步创造条件,促进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动能,为企业开辟一个新的天地。四是着力化解过剩产能,清除落后产能,使市场能够更加持续健康,使实体经济发展得更稳健。
钟山说需要提升供给质量
3月11日,商务部部长钟山在记者会上回答有关出境旅游消费和释放国内消费潜力时表示,我国内需扩大过程中的主要短板是商品服务两个方面的有效供给不足,需要提升供给质量,增加品种,提高品质,创造品牌,让老百姓能够买到想要买的东西。中国已经连续4年成为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商务部将从4个方面扩大内需消费。首先要进一步扩大有效供给,让老百姓买得高兴。其次是提升供给质量,让老百姓买得放心。下一步,商务部还要进一步加大力度,营造更加安全的消费环境,让老百姓消费得放心。第四是要推动流通创新,让老百姓买得便利。
韩长赋说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
3月7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回答媒体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提问时说:“我们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重点推进‘三化’。一是推进标准化生产,二是狠抓全程化监管,三是推进品牌化建设,特别是在规模经营主体中首先推广标准化生产。”他还表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要解决3个方面的问题:适应市场需求,改善农产品的供求关系;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高竞争力。农业部将把老百姓最关心的菜篮子产品、水果、蔬菜作为农产品质量提升的抓手。今年首先在果菜茶的核心产区,知名品牌的生产基地来推广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力争到2020年使果菜茶的化肥施用量比目前减少50%以上。
孙大伟说“三同”是一场质量革命
“三同”第一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报告提到“增加高品质产品消费。引导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扩大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实施范围,更好满足消费升级需求”。质检总局副局长孙大伟就此在两会记者会上介绍说,“三同”是指企业内外销产品在同一生产线、按相同的标准进行生产,从而达到相同的质量水平。简单地讲,就是将出口国外的产品以同样品质带给国内消费者。“三同”,实质上是供给侧的一场质量革命。对消费者而言,不出国门,就可以买到与国际市场同样优质、价格更加低廉的产品。按照计划,“三同”产品将从食品领域逐步推广到消费品领域。
刘平均谈中国品牌市场占有率
“20%的强势品牌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全国政协委员刘平均表示,品牌是质量的象征,质量上的差距最终体现在品牌市场占有率的差距上,只有好的产品才能牢牢把控市场。质检总局和发改委的一项研究表明,发达国家平均每占有1%的世界GDP就打造出1个制造业世界百强品牌,而我国GDP占全世界的15%以上,却只有华为、联想等品牌进入世界百强。我国服务业品牌能进入世界前列的也是寥寥无几。这与我国经济规模和国际地位极不相称,也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同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
冯正霖说民航要守住“三条底线”
“我知道大家都关心民航航班正常率的问题。去年我国航班正常率比上一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以上,特别是因空管原因造成的不正常率下降。当然,我知道大家还不够满意,今年我们会继续努力。”3月3日,中国民航局局长冯正霖在经过“部长通道”回答记者的提问时作了上述表示。冯正霖表示,民航系统要守住“三条底线”:一是飞行安全底线,二是廉政建设底线,三是服务质量底线。
杨维刚呼吁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保护
“在当今信息时代,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个人信息流动,也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全国政协委员杨维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必须加快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公民个人信息法律体系和监管制度,制定《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法》,筑牢信息安全的法治基石。
人大代表呼吁提升国货质量
全国人大代表张维华表示“现在很多人到国外‘扫货’或者在网上‘海淘’,我们调查发现,选择通过这些方式购买海外商品的人中36.2%的人是因为有正品保障,由此可见中国消费者最关心的仍然是产品质量。”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大众汽车发动机厂维修部高级经理徐小平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我曾经去一个民营企业调研,发现这个企业的产品做得非常好。但是我问企业老总,有没有国产的零部件?他回答:很少,连一个国产螺栓都不敢买。”
金建华感叹工匠培养困难
“老字号要传承要有绝活,要将产品做到极致,(目前行业)缺技工,缺领军人物。在上海这种城市,愿意做裁缝的人很少。”3月8日,在“两会代表委员老字号创新发展座谈会”上,全国政协委员金建华感叹工匠培养的困难。他的感叹获得了多家老字号企业的共鸣,如何培养工匠并挽留核心人才,成了大家探讨的重要话题之一。全国政协委员刘文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说,“老字号要在体制建设和制度设计上有变化,建议积极参与混改、鼓励员工持股。”
崔根良说质量好坏最终由客户判定
“质量评价有一整套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认证等,但质量好坏最终由客户来判定。”3月11日,全国人大代表崔根良接受采访时说,制造业把产品做好,第一要把质量做好。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化,质量不过关不行;企业想做百年老店、百年品牌,没有质量也不行。崔根良向记者介绍称,亨通集团生产的电力、通信等传输网络产品并非一次性消费品,其质量好坏关系到国家基础设施的安全稳定。现在国家倡导“中国品牌”,创造品牌要保证质量。
李东生强调创新驱动引领质量提升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这使我们感到很振奋!”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李东生说,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如何成为世界制造强国,需要靠创新驱动。李东生结合他在巴塞罗那全球移动通讯电子展上的所见所闻和TCL发展实际,解读了创新驱动对于制造业质量提高和竞争力提升的巨大作用。“从展览上可以明显地看到,中国企业、中国品牌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中国通信产业也已经从跟随者变成了标准的制定者和产业的引领者。”希望更多的中国企业通过创新驱动引领产品质量提升,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
陈学东强调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陈学东认为,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有助于实现质量强国的目标。“‘十三五’规划纲要、去年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出建设质量强国和制造强国,提出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正是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迫切需求。”陈学东说,长期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在于质量,表现在产品寿命短、可靠性差,其原因之一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差。要改变这种局面,政府应切实发挥共性技术服务机构的作用,以提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同时对标先进国家标准,高起点研制我国的质量标准,提升装备制造质量。
通知公告
更多
- 【上海】2024年上海市用户满意等级评价结果公示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卓越管理创新成果评价结果的通知
- 【上海】关于首批“上海质量工匠创新工作室”启动建设的公告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用户满意服务明星创新活动成果的通知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上海市现场管理创新活动成果的通知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上海市“质量信得过班组”建设活动经验的通知
- 【上海】2024年卓越管理创新成果评价结果公示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上海市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的通知
- 【上海】关于提名2024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推进工作的通知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生产现场管理实施指南》团体标准实施试点评价决定的通知
会员活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