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三种根本机制构建良性发展秩序
两会前夕,也正是中央党校新学期开学之际,在繁忙的工作间隙,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校委委员韩庆祥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韩庆祥是中央党校一级教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在学术理论方面卓有建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强起来的新的历史起点上,自觉遵循历史必然性与价值合理性统一的历史逻辑进行治国理政,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的专家,韩庆祥的话可谓高度凝练、一语中的,“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韩庆祥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五年多来,首先把通过全面深化改革集中破解我国发展进程中的系列难题作为执政逻辑和治国理政的突破口,其线索清晰、主题鲜明、重心聚焦、成就突出。
韩庆祥建议,在继续注重破解难题的同时,应进一步把重心放在构建良性发展秩序上来。良性发展秩序是指一种在整体上既具有动力也呈现平衡且能有效得到治理的有序的发展状态。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与治国理政实践,可以揭示出其建构当代中国良性发展新秩序的战略构想,其核心内容可概括为“五种新生态、一个总体框架”。
构建五种新生态
韩庆祥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大方面,为记者阐释了五种新生态的实现路径。
他认为,在经济方面,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逻辑,牢固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基于公平正义推进分配制度改革,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新发展,构建经济良性发展新生态。
在政治方面,建构政治良性发展新生态,营造一个良好的从政环境,可从七方面入手。一是针对精神懈怠,注重崇高,加强党性修养;二是针对能力不足,克服本领恐慌,注重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三是针对脱离群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树立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价值观;四是针对消极腐败,注重由“宽松软”走向“严紧硬”,强调促进公平正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用法治和制度规范权力、阻止腐败;五是针对用人不端,注重把端正用人作风看作解决政治文化、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态问题的关键;六是针对关键主体,注重抓关键少数;七是强调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自觉并坚定维护党中央的权威。
在文化方面,构建文化良性发展新生态,建构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种价值体系既能凝聚广泛共识,又能引领正确方向。
在社会方面,构建社会良性发展新生态,既使民生问题不断得到保障和改善,又能促使社会和谐稳定。
在生态文明方面,构建自然良性发展新生态,能使人们在美丽的环境当中工作和生活。
建立好总体框架
在谈到建立好总体框架时,韩庆祥阐释了动力、平衡、调整三种根本机制理论,并给出了具体建议。
一要建构基于公平正义的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即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使党政主导力量、市场配置力量和人民主体力量之间达到协调、配合和优化,发挥好党政、市场和人民的作用。从静态角度讲,把握一个社会,首先要把握其社会结构。社会秩序在根本上由社会结构决定,有什么样的社会结构,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秩序。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的论述中,蕴含着要建构这种社会结构。要求把促进公平正义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是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
二要建构既有活力又具和谐且能得到有效治理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平衡机制和治理机制。谈起这三种机制,韩庆祥说,动力机制,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所构成的动力系统及其作用机理,它释放着社会发展的能量,其基本表现是活力。动力机制的核心功能,是通过建立社会流动机制,以解决社会赖以发展的动力,既让一切创造财富源泉涌流,让一切创新能力迸发,又使每个人各显其能。平衡机制的核心功能,是通过平衡利益分配和整合价值取向,使速度与稳定、效率与公平达到均衡,从而形成一种稳定有序、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社会发展秩序。治理机制是通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矫正经济社会中动力和平衡方面存在的弊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题,使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达到优化、协调、配合,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诸种体制不断完善。以上三种机制是通过制度规范、体制运作和政策措施体现出来的,一切制度规范、体制运作和政策措施的背后,都有这三种机制在发挥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关于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解决好经济社会的发展动力、创新活力与和谐稳定问题的论述,其实质与核心,就是要建构好既有活力又具和谐且能得到有效治理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平衡机制和治理机制。
三要正确处理德治和法治的关系,规范人的行为方式。社会的主体是人,人及其行为方式是什么样的,社会秩序就是什么样的。决定人的行为方式的,不仅有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机制,还有基本的社会规范,即德治和法治。要具有良性运行的社会秩序,就必须规范人的行为方式,而德治和法治是规范人的行为的基本方式。德治从内心或内在精神世界上规范人的行为,法治从外在硬性制约上规范人的行为。一个良性有序的社会,必须使德治和法治得以施行和维护,同时也把无序和冲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四要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形成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实质和精髓,是围绕人的内心注重社会秩序的建构。其核心,就是要求正确对待和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只有正确处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使人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进而才能建构一个良性有序的社会。各尽其能,就是激发每个人的创新活力,使每个人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一个有良性秩序的社会,必须是各尽其能并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各得其所,主要指一个社会通过合理的社会分工,使社会成员能做到各得其岗、各司其职、各守其则、各得其位和各享其成。在这种社会里,各方面社会关系才能融洽,人们的心情才能舒畅。各得其所是建构当代中国社会新秩序的关键;和谐相处,是建构当代中国社会新秩序的必然要求。其基本特征,是以各种关系的和谐来维持社会稳定与秩序,其基本内涵,是人人平等、和而不同、协商合作、共生共进。
不负伟大时代,积极为构建“中国理论”贡献智慧和力量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韩庆祥认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传承和弘扬这样的志向和传统,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构建“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中贡献智慧和力量。作为知名专家,身处这个伟大时代,谈起“中国理论”,韩庆祥抑制不住时不我待、勇于担当的豪情。他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时代发展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新要求,也是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的殷切期望!同时表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迎来了构建“中国理论”的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期和黄金时代。
由此,韩庆祥建议,在习近平总书记“5·17”讲话发表两周年之际,在全国党校、高校、社科院等研究机构掀起学习讨论习近平总书记“5.17”讲话新高潮。要建立一种有效机制,鼓励专家学者既安心于书房从事深入的学术研究,更要积极主动走出书房、直面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逻辑。要鼓励、支持知名专家学者建立“名师”工作室。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提炼概括出既能解决中国问题、又能为解决人类问题或世界问题贡献中国智慧的“中国理论”。
通知公告
更多
- 【上海】2024年上海市用户满意等级评价结果公示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卓越管理创新成果评价结果的通知
- 【上海】关于首批“上海质量工匠创新工作室”启动建设的公告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用户满意服务明星创新活动成果的通知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上海市现场管理创新活动成果的通知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上海市“质量信得过班组”建设活动经验的通知
- 【上海】2024年卓越管理创新成果评价结果公示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上海市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的通知
- 【上海】关于提名2024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推进工作的通知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生产现场管理实施指南》团体标准实施试点评价决定的通知
会员活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