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的领导切实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高等学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高等学校必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着力构建意识形态建设的有效载体,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增强意识形态的自觉与自信,切实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高校党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党的领导居于主导地位。高校党委要始终把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强化政治意识,提高组织引领能力,将维护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安全稳定贯穿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全过程。为此,高校必须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改革高校各项机制建设。
要坚持立德树人。积极开展师德师风培育活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学生头脑,将学生培养成“有德有才”的社会主义优秀人才,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要规范学术研究和学术团体管理。培养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学者,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服务,为顺利推进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服务。
要坚守社会服务底线。发挥人才智力优势,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
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广大师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激发对国家兴盛的使命感和荣誉感。
充分发挥高校意识形态功能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新时代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和网络宣传文化的主阵地功能。坚持不懈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牢固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统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高校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实效。
首先,要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和问题意识导向教育,提高教学技巧和教学水平。
其次,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推动理论研究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实现系统教学、专题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实效性。
再次,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融入学生成长的全过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起来、活起来、动起来。
当前,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加强网络阵地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对树立大学生正确的意识形态观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熟练掌握互联网传播模式和特点,充分把握互联网未来发展前沿动态,推动意识形态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是统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应有之义。因此,要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机结合,推进校园传统媒体与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提高校园媒体的舆论引导力。要完善校园网络监管机制,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构建畅通沟通渠道,增强舆情信息监测深度和广度。
着力构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有效载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高校在办学实践中,必须充分发挥校园文化作为意识形态载体的重要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高校校园文化的各个方面,构建有效的高校意识形态载体,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主导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并内置于心、外化于行。
为此,应充分了解大学生的意识形态状况,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魂,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模式,构筑师生精神家园。要积极培育学校精神,形成学校特色文化,有效发挥文化的引领熏陶作用。要发挥文化领域各种媒介和作品的综合作用,开展寓教于乐、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开展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要组织大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培养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增强民族复兴意识,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
(作者:安仲文,系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通知公告
更多
- 【上海】2024年上海市用户满意等级评价结果公示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卓越管理创新成果评价结果的通知
- 【上海】关于首批“上海质量工匠创新工作室”启动建设的公告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用户满意服务明星创新活动成果的通知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上海市现场管理创新活动成果的通知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上海市“质量信得过班组”建设活动经验的通知
- 【上海】2024年卓越管理创新成果评价结果公示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上海市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的通知
- 【上海】关于提名2024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推进工作的通知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生产现场管理实施指南》团体标准实施试点评价决定的通知
会员活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