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一场深刻的变革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改革部署,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大措施,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指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改革部署,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大措施,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全面深化改革,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努力形成更加成熟、更加科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保障。新时代催生新举措,新任务提出新要求,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对于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都具有重要意义。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首要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实践发展的必然,也是道路和制度发展的必然。因此,要更好地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具体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和全过程。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就是从建立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强化党的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更好发挥党的职能部门作用、统筹设置党政机构、推进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等方面,对完善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作出具体部署,从而有利于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落到实处,有利于从制度上保证党的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基本导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使党和国家机构设置更加科学、职能更加优化、权责更加明晰、监督监管更加有力、运行更加高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党的领导,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推行依法治国,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有力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治国理政的任务更加艰巨,唯有加快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根本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完善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保障人民权益、接受人民监督的体制机制,根本举措之一就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具有系统设计、问题导向、重点突出的鲜明特征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目标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与以往机构改革相比,此次改革方案具有许多新变化和新特点。
改革注重系统设计。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部门先后进行了4次改革,国务院机构先后进行了7次改革。与以往改革更多地分别关注党政系统内部的机关、体制改革不同,这次机构改革是经过系统设计的全面改革,改革对象包括党、人大、政府、政协、司法、群团组织、事业单位、跨军地,中央和地方各层级机构。改革内容除完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外,还包括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统筹党政军群机构改革、合理设置地方机构、推进机构编制法定化和加强党对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领导等。这充分体现了本次改革的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机构设置、职能配置的系统性、整体性。
改革突出问题导向。当前,一些领域党政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还不够健全有力,一些领域党政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权责脱节问题比较突出,一些机构设置和职责划分也不够科学,职责缺位和效能不高等问题比较明显。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会妨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本次机构改革的重要特征之一,正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以敏锐的前瞻性牢牢把握改革的方向,注重解决机构改革中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如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不再保留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将诸多监督职能综合到一个部门,这样就可以加强相关机构配合联动,避免政出多门、责任不明、推诿扯皮等问题。再如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统筹配置行政处罚职能和执法资源,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等,这样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多个大盖帽管不住一顶草帽”的怪象便有望打破。
改革强调重点突破。本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另一特征是注重找准“主攻点”、牵住“牛鼻子”,着重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机构职能优化和调整,提高政府执行力。生态环境保护过去存在职责分散,各管一段的“九龙治水”局面。新组建的生态环境部整合了分散于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水利部、农业部和国家海洋局等部门的环境保护职责,从大环境大生态大系统入手,着力解决环境问题,保证持续用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了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新组建了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不再保留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划转银行业、保险业重要法律法规草案和审慎监管基本制度制定职责到中国人民银行。这样一来,可以有效避免监管漏洞和监管重叠,在制定金融机构的风控标准时,也可以更好地协调统一,有助于建立起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长效机制。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充分彰显了科学性、民主性、法治性
这次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政治任务。而改革本身所具有的科学性、民主性和法治性将有助于下一步不折不扣地把改革的要求落到实处。
改革方案体现科学性。科学性就是保证整个机构改革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和需要。这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更加注重优化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坚持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加强相关机构配合联动。这一方面反映了我们对于“权力收放——职能调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条机构改革演进规律的清醒认知,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们对于当代世界主流改革趋向“整体政府”理念的吸收。另外这次机构改革新组建了应急管理部、退役军人事务部、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等部门符合学界和人民群众一直以来的呼吁,反映了机构改革紧盯世界强国的标杆。
改革落实体现民主性。民主性强调的是在多元社会现实的背景下,普通公民通过自由平等的方式,参与公共决策和政治生活,从而保护自身利益。因此可从过程和结果两个层面来评价本次机构改革。在过程层面,这次机构改革方案是在党中央领导下,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的结果,凝聚了各方面智慧。如中共中央于今年2月6日和28日分别举行党外人士座谈会和民主协商会,就《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向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代表通报情况,听取意见。在结果层面,这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如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医疗保障局等部门的组建无不彰显了这一点。
改革推进体现法治性。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必须坚持机构改革和法治相统一、相促进。《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明确要求依法管理各类组织机构,加快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一是完善党和国家机构法规制度。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研究制定机构编制法,增强“三定”规定严肃性和权威性,全面推行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制度。二是强化机构编制管理刚性约束。强化党对机构编制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公开机构编制有关信息,接受各方监督。严格机构编制管理权限和程序。严格执行机构限额、领导职数、编制种类等规定。三是加大机构编制违纪违法行为查处力度,严肃纪律和追责问责。
(执笔:黄振威)
通知公告
更多
- 【上海】2024年上海市用户满意等级评价结果公示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卓越管理创新成果评价结果的通知
- 【上海】关于首批“上海质量工匠创新工作室”启动建设的公告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用户满意服务明星创新活动成果的通知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上海市现场管理创新活动成果的通知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上海市“质量信得过班组”建设活动经验的通知
- 【上海】2024年卓越管理创新成果评价结果公示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上海市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的通知
- 【上海】关于提名2024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推进工作的通知
- 【上海】关于发布2024年《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生产现场管理实施指南》团体标准实施试点评价决定的通知
会员活动
更多